亲爱的2013级新生同学们:
江南的暑气尚未消退,所以我不想说热烈欢迎,以免招致百年难遇的高温重回申城。仲秋的明月即将升起,我要特别强调在家的感觉,请各位暂时忘却那丝丝缕缕割舍不断的游子乡愁。毫无疑问,历史将记录这一次的开学典礼,因为你们是学院整体搬迁到徐汇校区新家园之后迎来的首届学生。不言而喻,法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都会关注这一刻的愉悦场景,因为你们是廖凯原法学楼落成后入住的第一批主人。他们委托我在这里向你们转告一声亲切的问候:You are welcome! And we are ready at your service.
值此开学季,共有266位新生加入了凯原法学院这个知识共同体,其中包括本科生64名、外国留学生21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合计177名都在徐汇校区落户,基本上是男生住3号楼,占三分之二多数优势的女生住在4号楼。住的地方不三不四的就是硕士国际班学生(简称L.L.M.或“老流氓”)。顺便提一下,我的新科博士留学生、来自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索德﹒阿尔哈桑王子则把寓所定在远离校园的人民广场附近,这当然是脱离群众的,但辩证地看问题,似乎也更方便参加Party和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出于通识课教育的需要,本科生们还是不得不入住闵行的宿舍,向着徐汇方向反复念诵校训“饮水思源”,直到三年后搬进带有龙气的“执信西斋”或者带有猴气的“桃李苑”。闵行校区虽然没有港汇大厦或者人民广场的繁华、喧闹,但却给大家提供了在湖光绿茵中静心阅读和思考的巨大空间。此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交大老生都知道,美食在闵行。更重要的是,距离产生美感,有助于帅哥靓妹们续写鲁迅《两地书》里的故事。至于什么故事,你懂滴。正是由于人分两地,交通大学才显得更加名副其实。为了上课和听讲座,也为了实现《易经》泰卦所揭示的目标,很多师生将不断来往奔波,真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觉得,只有在那摇晃的“交通大学”校车里,才能更好地领悟“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2013级同学或许也是带着困惑和矛盾心理走进我们法学院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有人认为,最高当局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命题,就是中国的宪政时刻。但是,反宪政的一组文章却打破了这样的浪漫主义期盼。否定之否定,这也可能意味着围绕核心价值的重构,新一轮思想交锋已经获准登场。而在梦鸽与法官之间互相打量的视线里、在“纨绔子弟”与“失足法官”对骂的话语泡沫里,我们还可以读出若隐若现的讥讽:中国梦里无法治。曾成杰案的判决更是让很多民间企业家不寒而栗、物伤其类,甚至有可能酿成一场资本大逃亡。但是,从薄熙来案庭审记录网络直播的字里行间,我们却又看到了理性的对话和论证正在改变中国的语境,关于法治的共识正在逐渐凝聚成形。尤其是中央政法委颁布的防止冤假错案指导意见,以司法的正当性危机为背景,把工作重点从有错必纠的举措转移到防患未然的制度设计,在风云变幻的隙缝里投射出了一道绚丽夺目的希望之光。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段很经典的描述:“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也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英国文豪的一支妙笔,写活了中国法律界当下的氛围。今天,在这里,我特别寄语同学们,法律人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当下事、以大智慧化解多变局,保持冷静思考的定力,坚守正义的信念,莫让浮云遮望眼。同时还要谨记本分和谦虚谨慎的职业操守,既不随波逐流、也不闻风躁动。我国既然能在上海划出28平方公里设置自由贸易区来吐纳天下,那就一定有足够的胸襟来撤除这样或者那样的既存学术禁区,开拓出一块自由的意见市场,鼓励制度设计方案的竞争和司法技术的竞争,进而沿着陆地和海洋这两条丝绸之路去不断伸张中华文明的软实力。
需要强调的是,围绕法治的思想拉锯战,并没有妨碍法学教育的高歌猛进。现在,全国法学类教育机构的总数已经达到670所,在校法学本科生规模已经达到31万多。这样的惊人数据提醒我们:规模扩张应该终结了。从此以后,中国的法学教育必须注重内涵和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从2009年开始筹办“三三制”法科特班,针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需求而进行专精化本硕贯通培养,大幅度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并试图拉动模式创新,目标正是要提高质量。为此,我院开展了教师讲课竞赛和互相听课打分的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技能培训,设立了教学发展中心的分支机构。我院还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引进了把不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注重应用的“统一战线课程”。例如王福华教授和彭诚信教授合开的民事法综合应用课,打通程序与实体的疆界,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张绍谦教授还把统一战线扩大到法律实务家,他和林喜芬副教授合开刑事法综合应用课,准备邀请法官、检察官来同台授业,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新的惊喜。徐向华特聘教授与林彦副教授合开的法律与政策课程是学校的精品课程,在教学手法上创新点纷呈,已经获得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他们设立解决问题的工作坊,邀请立法和执法部门的重要官员来现身说法,并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制度设计和决策过程的沙盘推演。另外,我院还设立了由五位专职教师组成的法律实践教学中心,开展实务技能的训练。
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交叉作业。仅靠学院的组织性拉动和教师呕心沥血的努力是不够的。我希望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凯原法学院提供了一些对话式课程,因此同学们享有很多话语权,不说白不说;即便有人觉得说了也白说,但希望各位还是白说也要说。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由万勇副教授和刘永沛执行主任牵头开设的知识产权法模拟法庭课程,用中英双语教学,主要面向法科特班学生,在研讨之余还产生了翻译经典判例及其评析的学术成果。实际上,把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对于提高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安博、龚达巍、吴瀛等学生在2012年10月启动名为“听讼”的移动法律咨询软件设计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荣获上海市“智享生活”应用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近几年,原有的专业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日益活跃,若干跨学科平台也拔地而起。例如国家海洋战略与权益研究基地在傅琨成讲席教授、薛桂芳特聘教授的推动下,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近又列入上海智库建设计划。我院与上海市检察院共建的金融检察研究基地已经获批,金融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与杜克法学院的合作项目已经签署备忘录,沈伟教授、许多奇教授、翁小川特别研究员以及黄韬副教授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和实务界打开了太极拳和组合拳。法社会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与海外学术重镇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化管道,在今年3月召开了大型国际研讨会,并即将与剑桥大学出版社联手发行英文杂志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这些被国际学界的领袖人物认为是“法与社会”运动五十周年之际转折点的标志,具有深远的意义。相信如此大量的机会,会为我院研究生崭露头角提供广泛的用武之地。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不久前公布了世界大学2013年排名榜,在法学门类,我院继续被定位在世界百强之列。今年进入全球前一百名的中国法学院共有三所,即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对此,我们有高兴的理由,但却没有骄傲的资本。我院将对照国内外先进法学院寻找自己的差距,奋发图强、永不倦怠。就在这个时刻,你们来了,让我院全体师生有援军突现、斗志倍增之感。在中国法学教育质量的国家指标体系正在制定的重要关头,你们来了。在2011学术协同创新计划开始实施的重要关头,你们来了。在中国法制改革面临转折的重要关头,你们来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你们和我们都属于同一个知识共同体。你们和我们,都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你们和我们,都肩负民族复兴和人类正义的宏伟使命。你们和我们谱写的历史新篇章,将从这个开学典礼起笔落墨。你们和我们并肩跋涉的法治之路,将从这个开学典礼启程。因此,今天面对你们,不必多说欢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为你们登上法学新征程而壮行!
(2013年9月18日下午于交大徐汇校区新法学楼模拟法庭)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