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尊敬的廖凯原先生、张杰校长、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在明媚的春光里举办“张弓无箭”艺术雕塑捐赠仪式,我感到分外高兴。首先,谨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全体师生,向雕塑的捐赠者廖凯原先生和创作者郑路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敬意。
       按照预定的议程,由我简单介绍捐赠背景。事情要回溯到2013年10月下旬。廖凯原先生应邀到法学院来与我商谈国际法治原理研究机构以及冠名教席师资联谊组织的筹建,看到新楼硬件设备很好,但软装修略显单薄,问我有什么想法。我的回答是准备放大一些中外著名法学家的照片装帧悬挂,既可以形成有品位的氛围,又不必花费太多。廖先生马上说,他可以帮忙改进法学楼内部的环境。不久后,我们学院举办了“天命同仁会(Tianming Ren Fellows)”的首次讨论会。廖先生很兴奋地告诉我,他发现北京有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郑路,其作品很适合安放在法学院新楼的场域里。
       12月11日,借参加院务委员会以及冠名教席评审委员会会议之机,廖凯原先生把郑路系列作品的照片拿来,请张校长和我观赏、选择。随后又与文科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成良、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徐向华等一同协商。廖先生特别推荐“张弓无箭”的造型,说这尊雕塑很有阳刚之气,用他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很有性感”(大笑)。按照他的解释,性感就是吸引力。而造型背后的故事来自《列子·纪昌学箭》中关于不射之射的故事,很有哲学意味。他还邀请我们一同在法学楼转了两圈,选定艺术雕塑安放的地点。
       四个月之后,完成的作品运进我院,一会儿就要揭幕。我已经先睹为快了。根据我的理解,这尊艺术雕像有两点重要的象征意义。第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秩序原理的精髓。乍一看,这是先秦法家哲学的具象化。那张强劲的弓弩,代表了国家权力。那种不射之射的效果,把权力的功能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显示了高超的治理艺术。那个在弓与弦之间腾跃的人,充满了张力,气势非凡。在这里,权、术、势,三者合一,正是韩非子式秩序观的典型展现。但是,郑路的艺术技法使这样的秩序观带上了道家色彩或者某种程度的禅意。强弓无箭,不射之射,无为而无不为,这正是道家的理念,也有超然物外的顿悟。法家与道家是对立的,但在这里却形成了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思维的多元性和软实力。
       第二点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法的隐喻或者关于制度设计思路的形象符号。众所周知,在西欧各国都把“正义女神”作为法治的灵魂。正义女神左手托着天平,右手高举利剑,彰显了公正的判断与规范强制力。在中国,法律的象征是獬豸。凯原法学院的院徽就是由獬豸的双面神构成的。在我看来,这尊天下第一射手的雕塑似乎又提示了中国法的新象征,这就是至射为不射的“善治男神”(笑)。正义女神的利剑与善治男神的强弓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谓剑拔弩张。廖凯原先生对中国传统法学情有独钟,希望在上海交通大学推动关于国际法治与义理的研究。我们则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围绕法律秩序的对话。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各国学者剑拔弩张的思想交锋场面,我就感到非常振奋(笑)。
       郑路先生的出生地是内蒙古赤峰,碰巧与我的籍贯地相同。我为故里产生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深感自豪。他的雕塑以钢铁为材料,以汉字为元素,把历史文化语境的韵律转化成固态结构,既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同时也有温润的触觉和空灵感。从不同角度打量“张弓无箭”的杰作,会让人联想起辽阔的草原、舒卷的白云、悠久的红山文化底蕴以及书香门第的水墨熏陶。感谢郑路先生给我们带来一种挥斥八极的美学享受,还有关于无为而治秩序观的启示。也再次感谢廖凯原先生的慷慨捐赠。
(季卫东于2014年4月10日在艺术雕塑捐赠仪式上的即兴发言,奉校长张杰院士之嘱追忆成文,略有润色补充)

话题:



0

推荐

季卫东

季卫东

7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1983年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就任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年升任正教授。1991年至92年期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经被遴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RCSL)指定理事、现任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亚洲太平洋论坛(淡路会议)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高等研究所企画委员、东京财团比较制度研究所研究员等。自2008年9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兼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和比较法学。

文章